先说第一个问题,欧阳氏和文天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的结局。欧阳氏的相貌,我想应该不会差,至少不会太差,为什么呢?因为文天祥的的确确太帅了,颜值真的很高,惜墨如金的正史《宋史》竟然用了整整十七个字记载他的容貌,文天祥那么帅的一个人,多多少少不会跟太丑的妇女结婚。那么,既然文天祥和夫人欧阳氏都不丑,那么说文天祥的两个女儿如花似玉,就丝毫不容置疑。漂亮,有时候也是错。文天祥在大都的监狱里写《正气歌》的时候,欧阳氏和文天祥的两个女儿白天干舂米,浣衣(洗衣服)这一类苦工,晚上就受到蒙古贵族的凌辱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四年,直到文天祥在柴市刑场英勇就义。最后,元世祖忽必烈给了欧阳氏和他的女儿选择的机会,为什么呢?因为,文天祥一死,她们其实也就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,不过忽必烈倾心汉学,倒是学会了一个以慈悲为怀,假惺惺地让欧阳氏和文天祥的女儿自己选择出路。当然,忽必烈出的这一道选择题,只有ab两个选项。a选项:去死。追随文天祥。到时候,在柴市刑场上,也就是多加上三个刽子手。这本是顺手牵羊的事情,就如同吃年夜饭来客人了,再多添几双筷子一样。b选项:可以活着,但是要继续受辱。
文天祥之妻欧阳氏和女儿做出了同样的选择:选a,陪文天祥一起上路。故而,在当天的柴市刑场上,不光是文天祥殉国,还有欧阳氏殉夫,两个女儿殉父。因而可以说,文天祥这个小家庭,在大宋王朝末年,完完全全的被卷入到这个历史洪流中,因为不投降,到了1283年,死亡率百分之百,无一存活。
那么,文天祥的整个家族呢?是否全部都为大宋王朝殉节了呢?答案是:并不是。现在说第二个问题:文天祥二第,文璧这个人的结局。文天祥当年在监狱里曾经见过前来探望他的弟弟文璧,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我们文家这个大家庭,我们文家的这三个兄弟,在宋末元初这样一场纷乱中,各自有各自的成就,总体上说,成全了忠、孝、义。我文天祥作为大哥誓死不降,成全了忠;二第文璧,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生命,投降了元朝,而他又悉心照顾父母,成全了孝;而我们的三弟,在大宋王朝灭亡之后,选择归隐山林,不事元朝政府,这体现了义。”
文璧这个人,最终在元朝担任地方上的官职,没有卷入到后来的朝政的斗争之中,获得了善终,死后,还被元朝当局追封为侯爵。
说最后一个问题:为什么要专门拿出几个章节来写文天祥的后续文章呢?因为文天祥实实在在太重要,这是在说最最直观的一点,然后,我还想格外强调,我们要缅怀先烈,敬重英雄,而且值得我们去尊敬的,不仅仅是成功的英雄,还有失败了的英雄,悲情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,莫以成败论英雄,他们都是好样的。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,这句话确实没错。可是,如果没有失败者,胜利者怎样胜利?失败者也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群人,他们虽然失败了,他们虽然没有把乾坤力挽回,可是他们拼搏了,他们力挽狂澜,用生命书写了自己的名字。
而我们的文山丞相——文天祥就在宋末元初这一番风云际会中写下了血与心的故事。
血,是满腔热血;心,是耿耿忠心。
流血的伤口,不流泪;举旗的杆子,不下跪。文天祥正是这样一个坚强的人,尽管在惶恐滩头,他也曾惶恐,在零丁洋里,他也曾孤苦伶仃。但是,这一切,都没什么。惶恐滩中的惶恐,零丁洋里的孤苦伶仃,最终会被淡忘,人们不觉着他这样就不算英雄,反而从中看到了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。历史记住了他,人民记住了他,他最终成为了一个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人。
当时,也许有很多人觉着好死不如赖活着,投降多好,搞曲线救国多好?享受着荣华富贵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