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阅读了一篇论述曹操"从小就坏"的文章。作者为了证明这一观点,十分详尽地讲述了少年曹操的一个撒谎故事。但我以为,这种以"终身制"的眼光评判政治人物,有违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原理。出于客观还原曹操,我收集了他的一些轶事,撰就本文,以便读者对其有个理性的了解。
话说早年曹家住所附近,有个复姓夏侯的大户人家。既然是大户,小家伙就多,小家伙一多,难免仗势欺人。事实上,曹姓那些小家伙,每每遇到夏侯姓的小家伙,除了躲避,就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。曹姓小家伙们的软弱,终于引起内中一人的不满。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曹操。
曹操自幼丧母,父亲又不管他。缺乏关爱的他,身体发育缓慢,相貌也不英俊,因此在其他曹姓小家伙眼里,属于"跟屁虫"一类。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人,却说要做一件让夏侯姓的小家伙们,从此不敢欺侮曹姓小家伙们的事。面对如此豪言,曹姓小家伙们自然不予相信。
这天,曹操笑脸约谈一个名叫夏侯惇的小家伙,说自己想送一件宝贝给他,由于不便携带,请夏侯惇直接去取。夏侯惇不知是计,当然,他的骨子里,也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,于是单独跟着曹操去了。曹操就唆使同伴,一起将夏侯惇予以控制,然后威胁夏侯惇,要他保证以后夏侯姓人不再欺侮曹姓人,否则,他们现在就杀了夏侯惇,把他的心烹吃了。其他夏侯姓的小家伙们,听到这个消息,慌忙报告给正在军中服役的大哥夏侯渊。夏侯渊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赶来。曹姓小家伙们听到夏侯渊前来,吓得面面相觑。惟独曹操,大大方方地迎上前去,先向夏侯渊施了个礼,然后不慌不忙地说,自己约请夏侯惇,是想与夏侯惇商量,以后两家小孩之间,要团结,不要争斗。曹操还信誓旦旦地表示,杀人烹心的话,绝对没有说过,一定是有人听错了。夏侯渊就觉得,曹操这人聪明。这也就是夏侯家族,后来一直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原因。
曹操长大后,进入类似时下的武警部队,与袁绍成为同队战友。因臭味相投,只要遇到放假,两人就会扮成平民模样,一同出去晃荡。这天傍晚,两人晃到一村庄,见有一户人家,正在办理婚宴。两人就动了歪脑筋。半夜时分,两人潜入院内高喊:"小偷,有小偷"。这一喊不要紧,要紧的是屋内所有宾客、包括新郎也跑了出来,到处搜寻小偷。趁此空隙,曹操和袁绍溜进洞房,持刀将新娘子佩戴的金银首饰及新房内那些方便携带的贵重嫁妆,洗劫一空。
不料两人在逃离途中,迷了路,袁绍还被成丛的荆棘卡住身子,动弹不得。因担心硬扯会弄破衣服,袁绍就要曹操想办法帮他除去缠在身上的那些荆棘。曹操哪肯花这功夫,他眉头一皱,朝着追寻不休的宾客们大喊:"小偷躲在这里"。袁绍见曹操喊人抓他,慌了,不肯束手就擒的他,使劲跳出荆棘丛,不仅扯破了衣裤,而且还划伤了多处皮肤。从中可见,袁绍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。而在这次抢劫过程中,曹操目睹了新娘子那恐惧、慌张、羞涩、躲闪的模样,留下深刻烙印,这也就是曹操后来喜欢玩弄别人老婆的原因。
公元196年,汉献帝刘协在杨奉、杨彪等武将、文臣的保护下,逃离洛阳,并向曾说过"日夜思虑皇帝安危"的曹操求救。曹操即派曹洪率大军前往接驾。饥寒交迫的汉献帝感激曹操的盛情款待,大加封赏后要求曹操护送其去都城。但曹操以都城难以防守为由,请汉献帝去他的大本营许县。因曹操手握重兵,汉献帝不得不从。从此以后,汉献帝被曹操牢牢控制。这便是曹操版的"挟天子以令诸侯"由来。
有一次,曹军远征。因烈日当空,加上沿途缺乏水源,将士们口渴难耐,行军速度缓慢。面对此情,曹操传令:“前面有大片梅林,树上所结梅子酸甜可口,可以解渴。"将士们听了,口舌顿时生津,行军步伐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