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结构严谨,故事情节行云流水,很难发现内中蹊跷。今天讲一蹊跷,蹊跷事关时间,长达七年。相对于"人生古来七十稀"之语,七年时间,占了十分之一,何况古时大多数人,活不到这个年龄。
制造这一蹊跷之人,不是别人,正是刘备。从官渡之战结束到赤壁之战开打,前后相隔整整七年时间,刘备除了在博望坡之战中露过一回笑脸外,其余时间,简直可用冬眠一词予以形容。那么七年时间里,刘备究竟在干什么呢?别急,这正是今天想要解构的话题。
官渡之战袁绍落败消息传开之时,依附袁绍、正在汝南联络黄巾余部刘辟、龚都的刘备,突然没了方向。也是难怪刘备会有这种感觉,你想啊,形似一头巨兽的袁绍,说败就败,何况仅有那么一点资本的刘备。经过深思熟虑,刘备觉得以袁绍现在的状况,已是自顾不暇,自己再在此地呆着,显属无趣,更无必要。那么该往何处去呢?思来想去,左择右选,刘备想到了占据荆州的"本家兄弟"刘表。不过深知"穷不走亲"之理的刘备,还是担心落个"穷在闹市无人问"的尴尬,故尔修书一封刘表,投石问路。
不想刘表立马回了一封热情洋溢之信,表示欢迎。刘备将至襄阳那天,刘表带着亲随,提前候在襄阳郊区迎接。如此高规格的欢迎,让连年尝尽苦辣滋味的刘备,感动莫名。
刘表对刘备的热情,并非宥于"本家"这层关系,他有自己的考量。事实上,刘表这人,少有野心,深耕荆州已达十年时间的他,只想守住荆州一亩三分地。然而日益壮大的曹操,却让他寝食难安。原本以为袁绍存在,能够牵制曹操,却没料到袁绍败落如此之快。刘表认为,刘备既与曹操做过朋友,又当过曹操敌人,符合《孙子兵法》中的"知己知佊,方能百战不殆"之说。因此面对欲想投靠自己的刘备,毫不犹豫,立马答应。
客套过后,就讲实在。刘表拨给刘备一些兵马,安排他去新野驻扎。新野为荆州最北一个边境县城,与襄阳直线相距100余里,属于荆州管控。新野往北50余里,则是曹操的辖区宛城。明眼人一看便知,新野类似前线的堡垒,刘表将刘备放到那里,其用意无疑就是构筑防线。如此也就证明一条不无残酷的定律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!
就这样,刘备再次充当起替人挡灾的"人肉盾牌"。说是再次,在于早年徐州刺史陶谦,曾请刘备驻扎小沛,其作用不外乎也是为了抵御西面虎耽徐州的曹操。
相对于驻扎小沛时间的短暂,刘备在新野,竟然呆了整整七年!这七年时间里,曹操得冀州、征乌桓、统北方,玩得风声水起,不亦乐乎。即使是其他地方军阀,也是你来我往,抢地霸财。唯有刘备,除在博望坡成功伏击了曹军、又因后援不足选择退兵外,寸土未进。当然也有增的:一晃到了47岁。
公元207年,曹操北征乌桓之时,刘备向刘表建议,乘机袭击许都,以迎汉献帝回归。但刘表不予采纳。由此不难发现,刘备犯了一个方向性错误一一死盯曹操不放!在刘备的心目中,曹操是大汉朝廷逆臣,只有将其铲除,才能恢复大汉一统。但同为大汉臣子的刘表,却只顾自己安耽,根本没把"匡扶汉室"提上议事日程。
许多读者以为,刘备蜗居新野七年,无有建树,与刘表不思进取、没有大局、不给刘备足够支持有关。其实不然,此时的刘备,思维正统到几乎顽固的程度。他坚持认为,刘表属于汉室宗亲,自己人不害自己人。宥于这一顽固思维,即使刘表己病死,曹军南下荆州,刘备撤离新野路过襄阳,诸葛亮力劝其攻打已经倒向曹操的刘琮、占据襄阳、可以赢得转圜余地时,刘备仍答:"吾不忍也!"
其实刘备的最终志向是"匡扶汉室",这是一个大目标。大家知道,大目标需靠无数个小目标的累积得以实现,刘备为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