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是个相当有魄力的皇帝,绝不拖泥带水。
如果说他都没魄力的话,历史上就没哪个皇帝有魄力了。
跟过李世民的都明白,李世民也熟悉打仗,侯君集的办法若真的好,他当场就能拍板,或是紧急下令让李世勣调整战术,但为什么没动静呢?
“请安王教我,陛下到底要的是什么。”
李世勣也明白过来了,没那么简单的事,打服了渊盖苏文,图个什么呢?
打仗要有收益的,打完了人家一认输,虽然损失更大,可你也损失了兵力,不赚点什么回来就不应该吧。
重要的不是别人损失了多少,而是你赚到了多少。
辽东那地方,赚什么呢?
只有林凡知道后面战况的发展,李世民这一生都没打完这场仗,直到李治才打完。
前后用了几十年时间,那李世民都干了什么?
每征伐一次,总是见好就收,表面上看是畏惧寒冷天气撤回来了,好像高句丽抵抗成功,但是,唐军每一次的征伐都在稳扎稳打。
打下多少地方,李世民就开始安置多少地方的百姓。
将这些百姓内迁,也要花时间的,可不像打游牧部落那样一冲到底,闪电结束。
没有意义!
兵法上说,不可怒而兴兵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打仗不是为了你爽的,而是为了利益,不要命的厮杀必须得赚到点什么。
林凡已经摆开了地图:“懋功请看,侯君集的办法不是不可取,而是要改变一下,其实他这个联外的战术就是我在西域所用之法,问题是,我们不能让外人插手。”
“陛下想要的是……”
“人口,除了人口,辽东没有任何陛下想要的东西!”
李世勣缓缓点头,可又为难:“但是,凭我这几万人,不好夺城啊。”
夺了城也会被再抢回来,几万人够做什么呢,你以为这是草原,一路冲杀就完事?
要夺城你得有足够兵力,将城池完好地拿下来,之后你得有足够的兵力震慑,不让高句丽反扑,做好了这些,才有闲空慢慢安置人手。
“懋功,明日我便去见陛下,陛下也必将同意这个战法……”
……
第二天,林凡私下见了李世民,据说两人有了争执。
但是,当天李世民就下诏,安王领命出征!
这个消息震动了长安,从上到下,百姓听了振奋,因为林凡的每一次出手,都意味着大唐的一次神奇胜利,甚至在万里之外的西域,也由商队带回了安王胜利的消息。
震动最大的还是那伙武将,侯君集是最气恼的。
凭什么,功劳全都给林凡准备了?
陛下糊涂啊,你不怕安王功高震主吗,这一年多来,所有的战事基本上都被林凡垄断了,还都是能传颂千古的战役,这哪能让人看着不眼红。
但“功高震主”这句话,谁也不敢说,不能说。
林凡带回的稻种,让百姓又度过了一次饥荒,连同马铃薯一起,一些严重受灾地区竟无人被饿死!
凭着这些功绩,也没人敢说林凡的不是。
说他不顾民生吗,但谁有资格这样说林凡?
况且,林凡此次出征率领的也不是大唐正规军,陆战队,还算是部曲。
算是林凡和李世勣的部曲,就由李世勣儿子李震率领,也没让户部调粮草。
问题是,陆战队连同船队,满打满算几千人,能做什么?
在家里,林凡在准备出征,依依却要跟着。
“爹爹,你又留人家一个人在家里,这次依依也要跟着!”
“依依别闹,这次爹爹会很快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