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初三,燕军自瓜州渡江,与盛庸守军激战,目睹水师投敌,战意荡然无存的南军根本没作什么抵抗,不管盛庸如何驰马训斥,如何呐喊鼓励,拿着武器的士卒们也没有丝毫战斗的勇气。
大厦将倾,猢狲先散,燕军甚至没付出什么代价,就轻松地突破了南军沿江布下的防线。
六月初六,燕军至镇江,守将童俊开城投降。
六月初八,燕军驻扎于龙潭,金陵震动。
听闻水师投降,燕军过江,甚至已经打到了距离金陵只有三十里的地方,朱允炆骇得魂不附体,他徘徊殿间,召集文武问计,却没人能给他像样的提议,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,如果是扬州的失陷只是让百官有些呆滞,此刻燕军兵临城下,简直让所有人都恍若做梦一般恍惚了起来。
危急关头还是方孝孺拉了他一把,在方孝孺的建议下,和燕王有旧的曹国公李景隆、时任兵部尚书的茹常等官员前往与朱棣谈判拖延时间,再依照练子宁的建议,收拢百姓,关闭城门,坚固城防,固守待援。
此时的朱允炆是真的想要议和了,他宁可割让半壁江山,也只求这位被他惹毛了的四叔赶紧撤兵,回去北平,但朱棣好不容易过了长江,怎么可能同意这种要求?所以当李景隆等人来到位于金陵东边三十余里的龙潭时,并未在大营中等候,而是高坐马上的朱棣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,嘴里只说了一个字:“滚!”
茹常倒吸了一口凉气,知道朱棣是连场面话都不想说了,此刻的他看着三十里外的金陵早已按捺不住心底的那份躁动和杀意,要不是大军仓促过江又遇大战需要休整,此时早已兵临城下,哪里还会在这里听他们废话?
可毕竟是领了旨意来的,茹常还是得再努力一下,他看了李景隆一眼,只见这位曹国公神色从容,毫不慌张,不禁暗暗称奇,李景隆惨败在朱棣手上两次,名声地位一落千丈,怎么看起来李景隆心中竟是毫无芥蒂?
见李景隆没有说话的意思,茹常也只能惶然俯首道:“殿下,臣等奉陛下之命,前来求和,只要殿下退兵,陛下愿与殿下共治天下,只要殿下应允,陛下可以先行昭告天下...”
朱棣眉头一皱,看向茹常:“俺以前可曾有过过错?朝廷无端削藩,要俺去做那阶下之囚,还把俺的弟兄一个个逼得自尽,逼成庶民!如今俺奉天靖难,只为铲除奸佞,扶正朝纲,那‘奸佞榜’俺已奉给了陛下,陛下不愿意动手,那就让俺来!只要看不见这三人的人头,俺就要依起兵靖难时诏告天下之言,入金陵,杀奸佞!”
“殿下...”
茹常还想再说,朱棣却不想再听了,他一拨马缰,冷喝道:“尔等自去!”
几个亲卫轰然前踏,前来议和的众官员不敢再言,只能惶恐不安地议论着离开了,站在最前方的李景隆深深地看了一眼一直站在朱棣身后的顾怀,眼中满是感激,当初他降了燕王,多少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意味,很是不情不愿,但如今燕王成功在即,他心里欢喜不已,自然不会像茹常他们那般惊慌,不过这些官员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,所以他也不敢多言,生怕露出什么破绽。
披甲佩刀的顾怀轻轻向他笑了一下,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,李景隆心中登时安定下来,忙也做出一副惶然模样,跟着茹常几人返回金陵了。
看着几人走远,顾怀转身走入军营,追上了朱棣,他要与朱棣商议一番攻城细节,还有万一城破,后续的一系列问题,只是还没问出口,他就看到了牵着朱棣马缰的纪纲。
这几个月连番作战,当了朱棣马夫的纪纲立下了不少功劳,这个时代的亲卫马夫可不止负责牵马坠蹬,他还负责保护主帅安危,处理一些小事,朱棣让纪纲做马夫,未必没有留在身边就近考察一番的意思,而纪纲也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