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上了大学。
他因为翘了一节数学课去打游戏。
然后等他下节课回来的时候。
就什么也不知道了。
明明这些数字,字母他都认识,但是组合在一起是个什么东西他就看不懂了。
最关键的是,当他翘课的那节课前,数学老师讲到了第十页。
但等他回来。
数学老师已经讲到了第七十八页!
他当时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烂柯棋源!
否则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再次看到这个令人头疼的数学题。
让肖和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一句话。
“这世界上,没有一件事不是努力下就做不成的。”
然后另一位哲人反击道:“是的,我不否认你的话,但需要加一个条件——数学题除外。”
现在肖和就面临这这样的问题。
他用手机查出了上面所有的符号含义。
但还是不知道这道题该怎么解。
你也别问为什么肖和不用手机直接小猿搜题来搜出答案。
单纯的因为这道题目网络上根本就没有。
不仅没有,其中的一个公式肖和更是查都没查到。
“这不是难为人吗?”
肖和急得抓耳挠腮,无从下手。
半个小时过去了,现在这张纸上只写着一个字:解。
“到底是勾三股四还是符号看象限来着?”
肖和的脑子已经混乱了。
开始奢求用高中知识可以解除这道题的答案。
“难道就此为止了?”
肖和头疼的站起身。
居高临下的看着这道题。
他有理由怀疑,这道题说不定就是数学界的那个猜想。
还是那种千古无人能解的猜想。
就比如什么哥德巴赫猜想,费马猜想以及四色猜想。
想到这,肖和脑子忽然灵光一现。
对啊!
如果是非常有名的题的话,在知网里应该能找到相关的论文,上面肯定有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解释。
说干就干!
肖和首先开始查询的是哥德巴赫猜想。
肖和首先查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背景。
1742年6月7日,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:
任何不小于3的奇数,都可以是三个质数之和(如:7=2+2+3,当时1仍属于质数)。
同年,6月30日,欧拉在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:
任何偶数,都可以是两个质数之和(如:4=2+2。当时1仍属于质数)。
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。显然,前者是后者的推论。因此,只需证明后者就能证明前者。所以称前者为弱哥德巴赫猜想(已被证明),后者为强哥德巴赫猜想。由于1已经不归为质数,所以这两个猜想分别变为
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,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形式;
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,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形式。
看似简单的解释都让肖和研究了好一会。
最终在经过肖和缜密的推理之后排除了哥德巴赫猜想。
因为这道题中有很多各种各样公式,甚至都出现指数符号,所以肯定不是这个。
于是肖和又开始了查寻费马猜想。
费马猜想其实有一个更让大家熟悉的名字——欧拉定理!
其起源于1922年,英国数学家莫德尔提出一个著名猜想,人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