啃文书库 > 玄幻小说 > 民间秘闻录 > 第四十章 五通神(2/4)

第四十章 五通神(2/4)

上一页民间秘闻录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啃文书库在线收听!
如果葬成功了,却是大吉。

这就如同人去世后,尸身如果不腐,也不会被认为凶兆一样,甚至一些有拜尸习俗的宗教中,还会将这样的尸体做成神像,用于膜拜。

当然,这种吉吉凶凶的事,其实还是在于人。

总的来说,究其本质 ,还是因为缺乏了其它的必要条件,导致了养尸失败,所以反而成了凶地。

有一些墓穴,在打开棺后,尸体却仍然能尸身完好,肌肉仍然富有弹性,这类其实才能称为养尸成功。

那么,这样的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?这需要从尸体不腐的原理说起。

通常所说的对于未腐烂的尸体,可以分为湿尸与干尸两种。

首先抛开尸体这个概念,无论是人还是生物,死后尸身本质就是一团肉,而肉类会发生腐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微生物以及酶对蛋白质的分解,对于微生物群,要么是能够抑制它们繁殖,要么是能够构建不分解 的微生物群群落,而对于酶的产生,则也要能够起到抑制作用。

当遇到足够干燥的环境时,如果又有通风,那么就能导致干尸的出现,想想腊肉,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。

相对较为复杂的是湿尸,通常在没有酸性的条件下,尸体在水里与在土壤中腐化速度是有区别的,因为土壤能够吸收一部分水分,尸体更易干燥,所以在土壤中尸体腐化速度要比在水里慢一倍。

如果是过于潮湿的地方,则要土壤酸碱非常不平衡的,尤其是酸性土壤,地方如果再低陷潮湿,日久就会有液体涌入棺中浸泡尸体,由为酸度如果较高,那么在液体中都能够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

所以,棺材如果葬下的环境比较封闭,可以简单理解为为尸体在棺材或下葬的墓穴里面,就成了罐头,只要密封性良好,再配合较高的酸度,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

另一种情况,即是尸体并未被液体所浸泡,但是棺内缺乏氧气,会导致尸体腐化速度大幅度降低,从而出现几年后开棺,尸骨上带有不少的半腐烂的肉块,然而这种情况,民间通常将其视为不吉之兆。

还有一种情况,例如尸体生前重病,大量服用药物,或是尸身注入了太多的防腐剂导致尸骸腐化速度大大减慢。

古代也可见类似的防腐操作,例如佛教,通常有高僧去世后,会制作肉身佛,通常会让生者在快去世前不断吞食一些如朱砂等药物,或是将尸体进行进行腌制或是蜡化处理,从而制作出所谓的”不腐金身“。

而现代的处理技术,也有将考古出土尸骸进行塑化处理,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。

但这些毕竟是经过二重处理的,在在自然情况下,能够满足产生湿尸条件的,要能够长年不化,与土壤还有气候条件有关。

大体来说,由于我国南部土壤大部分为酸性土壤,降雨丰富,与现今不同,古时多为南涝北旱及北涝南旱型气候时常轮换,但是在南方出现不易腐的情况要比北方更常见。

加上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尸毛的生长,所以也会更加容易出现“毛僵”的现象,南方与北方,对于僵尸的描述与北方大有不同。

通常古籍里常记载僵尸多与旱魃有关,其实这是因为北方文化影响占主流的缘故,而在实际上民间的认识里,南方多是把僵尸当成一种精怪一样的存在,会害人,也可以制服,而在北方,则认为僵尸主要是会导致干旱,主要的功能是挖出来烧了祈雨用。

能让尸体不腐烂的土壤,大多是红色的,因为这种是酸性土地,还有一种是黑色的,中性偏酸,失衡严重时也会变成酸性土地。

同时可以注意到,在传统的丧葬择日传统里,会刻意避开红砂日与黑砂日,一般说法是红砂日或黑砂日下葬会带来灾祸,而另一些地方则直接会传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民间秘闻录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