毅是非常愿意朴金相把他们重整起来的。如果要是朴金相把这些溃兵都砍了,杨毅反而要重视起来了。
当然,朴金相确实砍了一些人,他把那些带头逃跑和带头造反的人都砍了。其他普通士兵尽可能的收留了下来,经过甄别之后送向了后方重整,以尽量减少对前线士气的影响。虽然朴金相已经尽力去重整溃兵了,然而他能聚拢的溃兵也仅仅只有一万三千余人,其中还包括了金正顺所部的三千人。剩下的人不是逃往了西边的山林里躲藏了起来,就是向更北面逃走了。
最后统计下来,新罗平南军这一仗前后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损失了两万两千人左右,这可以说是让整个新罗颜面扫地的惨败!因为自去年开战开始,包括围攻山海关的时候,新罗平南军都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。
消息传到柳京,朝野震动。无数奏折从各地纷至沓来,纷纷向李光甫上奏弹劾朴金相,要李光甫将朴金相撤职查办。
在上奏弹劾李光甫的人之中,跳的最高的当属李光甫的弟弟汉阳王李光贤。他甚至亲自从汉阳跑到柳京,请求李光甫将平南军元帅授予自己,由自己带领平南军与郑国征北军进行决战。
李光甫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弟弟到底有几斤几两。朴金相是不能撤的,不仅不能撤,还需要给朴金相带领的平南军进行补充。不然是无法挡住来势汹汹的郑国征北军的。
因此在经过李光甫对着群臣一番唇枪舌剑的斗争之后,勉强保留住了朴金相的平南军元帅之职。他同时下令从新罗半岛、春城(长春)附近、上京(哈尔滨)附近调兵总计8万余,加强给朴金相。同时以上各地征发民夫10万余,负责辎重的运输。
从路程和地形上看,似乎是从春城和上京往辽西地区调兵,调粮更方便更节约民力。但是事实上,由于新罗半岛到辽西,走海路相对而言更方便也更有效率。从技术条件上看,目前走海路,运送数量相同的粮食所需要的人力仅是陆路的十分之一。但尴尬的是,新罗半岛平原较少,粮食产量较低。平时还需要从辽河平原以及松嫩平原调粮才够消耗。现在反而要向辽西调粮了,这让新罗朝廷里的大臣们感十分的窝火,觉得仗打到现在,有些得不偿失。
让朴金相倍感意外的是,李光甫在给他的圣旨中并没有任何苛责他的意思,反而鼓励他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,执行之前定下战略诱敌深入,打一个大胜仗。有了这份圣旨作为依仗,原本已做好负荆请罪准备的朴金相,把心又放到了肚子里。
“爹,孩儿不明白。为何您不乘胜追击,反而停在杏林堡不走了?”杨将看着正在悠闲喝茶的杨毅,不解的问道。
杨毅放下茶杯,反问道:“不明白?”
“真不明白!”杨将摇了摇头。
“打仗讲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”
“这我明白。”
“现在地利在敌!”杨毅指了指地图上的宁远城和更北边的广宁府。“人和在我!”杨毅在冀北地区花了一个圈。
“嗯,父亲大人说的没错!”杨将很肯定的点了点头。
“而我现在要跟朴金相挣的就是这个天时。”说罢杨毅又指了指窗外的太阳。
“孩儿还是不明白。”
“确实也有些为难你了,你从小没种过地。也没有去卫所驻守过。”杨毅清了清嗓子,又讲道:“朴金相经此一役,实力大损。要想抵挡住我军不增兵是不可能的,而增兵就会加重补给的压力。加重补给压力就会导致征发更多的民夫。而此时马上就要进行春耕了,如果此时百姓们不把高粱等粮食种下去,到了秋天可就要挨饿了。所以我的目地,就是为了让他们种不好地,到了秋天收不好粮食。到时候新罗朝廷也就很难维持前线部队的补给了。反观我军由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