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传百官之事,需与百官协调,知百官所想。下达君上之命,需与君心相合,知君之意,二者缺一不可。”
殷雄点点头,“说得不错。你性情如此中规中矩,如何沟通百官?”
杨旬:“陛下给臣的评价就是最好的答案。”
殷雄一愣,笑道,“你倒会来绕我。好,就算你说的对,那么你如何能做到知我之意呢?”
杨旬道,“圣上推出诸多新法,无法出于天下为公四个字!”
殷雄拍案而起,“好一个天下为公!你是如何得知的?”
杨旬:“陛下颁布的新法新政臣都仔细研读过,每一条每一项,无不施惠于民,秉持公平两字,只要稍加用心,即可明白。”
“陛下若想推行新政,使新法真正惠及民生,就需要一个不受任何条法约束的人来做,请恕臣直言,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做到。”
“凡在前朝为官者,本能中会把新政与旧策相比,哪些惠己更多,便会积极推行,损己多者,则会以各种理由拖延之。”
殷雄不住地点头,杨旬说得没什么问题。他现在之所以感觉无人可用,主要症结也正在这里。
他的新政,绝大多数都是限制豪强士大夫权贵们的特权,普惠的是无权无势的百姓,试问有几个愿意做损己利人的事呢?
“杨旬,以你看来,第一件事应该从哪里做起?”
杨旬道,“陛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示范,而不是改制。”
殷雄心头一动,“何为示范?”
杨旬道,“前朝多有改制,但改制少有成功者,为何?”
“皆因改制之君多为好大喜功,妄想立竿见影,收到奇效。殊不知兴一利与去一弊同等艰难,人不见其弊,而先失其利,则无人从矣。”
“故陛下当务之急乃是择一良地推行新政,徐徐图之方是上策。”
殷雄看向杨博涯,“伯父,朝议之事你与他讲过?”
杨博涯慌忙起身,“陛下,朝廷有法度在,朝廷之事不得议于朝外,臣不敢越法!”
殷雄点点头,又问道,“杨旬,你觉得我应该在哪里找示范之地?”
杨旬道,“关中郡!”
殷雄实在不能相信他没有听过朝议的内容,皱眉道,“为何?”
杨旬道,“关中郡多年来自成一体,基本不受朝廷政令约束,再加之关中侯与陛下结亲,在那里推行新政最为合适。”
“新政应该从哪里着手?”
杨旬:“首先收地为君所有,再行租约。”
“为何?”
“因为关中郡本就是封地,所辖土地及子民皆为关中侯所使,陛下只需将关中侯改为我大商即可。”
“妙!”
殷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雄拍手道,“还有呢?”
杨旬:“接下来陛下可推行开荒屯田之策,如此便可吸引临近郡县流民来此,然后商货自然兴起,陛下商农一体的新政对他们来讲最为有利,臣相信用不到半年,关中将成为最富庶繁盛之地。”
“陛下可将官员俸禄与所辖之地兴盛级别相连,如此便可激发其主动理政之心。”
殷雄道,“我想过。但是会有一个问题,官员们会不愿意到贫穷之地为官。”
杨旬道,“陛下可设增利策,以一地增利多少为考核标准,如此一来,贫穷之地低,反而成为最易取得政绩之地。”
“妙极!”
殷雄拍手笑道,“明日你便到三公署报道,我大商的文丞相非你莫数!”
“谢陛下!”
杨旬俯身谢恩。
“但臣还有一个请求。”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