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天顺为杨墨豪气所感,很是欣赏这年轻人。>
杨墨大义凛然的挥笔写下军令状。>
有小木匠的学识和书法打底,他这军令状写的也颇为豪迈。>
范天顺取过大略看了一眼,大为赞赏,立刻命功曹收了起来。>
“事不宜迟,既然先生已立下军令状,就请去校场点兵。侯爷麾下精兵,任君点选!”>
“小生只要善于奔跑,耐力好,性格谨慎者,还请都监大人助我。”>
杨墨不了解士卒们的品性,只好请范天顺相助。>
别人选敢死队,都要胆大的,能打的。>
这少年却着重要听话会跑的,当真稀奇。>
范天顺哪里知道,杨墨根本就没打算跟敌人短兵相接。>
他立刻命部下亲自选定了三百个老成持重,耐力又好的军汉,郑重的交到了杨墨手中。>
杨墨命他们全都换上民夫的服色,先住到民夫们的营地去。>
接着,他又对魏赢道:“小生还需要城中百工相助,还请大人允准。”>
“这倒不难,”魏赢闻言,取下腰间一块令牌,交给杨墨道,“你拿着这块令牌,城中一应人丁,物资,都可随意征用。”>
“多谢大人相助!”杨墨拱手谢过。>
辞别众官,急匆匆往百工营地赶去。>
吕文渊原本预备在东西南三门外,增筑屯兵子城。>
为此招募了大批工匠,全都驻扎在城南匠作营。>
其中以木匠居多,铁匠次之。>
杨墨一到营地,立即就给他们下达了指令。>
让木匠们将城中直径大于一尺的榆木尽数伐来。>
又命铁铺立即开工,打制铁箍。>
不到太阳落山,全城就收上来百来根合用的榆木。>
杨墨让他们连夜开工,截取榆木最坚固的一段,长度保持在一丈。>
随后用烧红的铁杵,将榆木中间烧出一个三分之二的空腔。>
再在空腔的末端,烧出一个小孔。>
最后用六道铁箍以铆钉加固树身。>
当晚,整座襄阳城都沉浸在紧张和忙碌的气氛中。>
城墙上灯火长明。>
三步一哨,五步一岗,彻夜都有士卒往来巡逻。>
百工驻扎的城南营地上,更是灯火通明。>
一座座熊熊燃烧的碳炉中,成人手臂粗的铁杵烧得通红。>
铁匠们正不厌其烦的锻打着三指宽的铁箍。>
木匠们则就近固定住一截截原木,用烧红的铁杵钻烫木心。>
榆木烧焦后所散发的腥甜气息,弥漫在整个营地上。>
范天顺和姚智胜等人,则呆在营地边的草棚底下,急得直跺脚。>
白天,他们几人一合计,还是有些不大放心。>
想再找杨墨商量商量。>
毕竟兵法有云:多算胜,少算不胜,何况于无算乎?>
本以为杨墨在编练士卒,挑选兵刃。>
却不料他整个下午都呆在匠作营。>
等他们赶来瞧个明白时,又扑了个空。>
他们都不知道杨墨到底在干什么!>
杨墨这会儿早去了城中官办的炮坊。>
正在炮坊后院的作坊里配制火药。>
这个时代,火药早就已经出现。>
只是还没有在战争中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