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:“登基大典之前,俺要先去祭祖谒陵!此事均应由礼部操办,明日一早,俺祭祖之后,再赴登基大典!”
礼部官员唯唯应下,得了准信的其他官员也就欢天喜地地进城准备,朱棣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金陵城,咬了咬牙转身回营,在这一刻,等待显得无比地煎熬。
顾怀拨马到了他身边:“王爷,道衍大师有信送过来。”
朱棣回过神:“说了什么?”
“是还没过长江的时候就送出北平了,只有一句话,”顾怀顿了顿,“‘殿下若是攻下京城,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,但殿下一定不能杀了他!黄子澄齐泰可死以正视听,但若是杀了方孝孺,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!’”
这话听起来未免有些危言耸听,方孝孺死了天下文人就不读书了?但朱棣和顾怀却都明白道衍的意思,因为方孝孺除了是个毫无用处的天子近臣,还是一个大儒。
篡位登基,最难对付的是谁?不是百姓和百官,而是文人。
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,自然不在乎谁当皇帝;新帝上任,百官是既得利益者,因为新帝的政策往往需要人去执行,但文人就不一样了,这帮读书人是只认两个字的,那就是正统。
起兵谋逆,逼死亲侄,就不是正统,不是正统,天下文人就要口诛笔伐,读过书识过字的总是要比平民百姓难对付,因为他们能挥笔杆子,鬼知道他们会把朱棣写成什么样?
而且这帮人是出了名的认死理,说不认你是皇帝就不认,敢打压你就是心虚,掉脑袋那就是光荣,而且这种人还不是一个两个,是成群结队地要起来伸张正义,比地痞流氓还难缠。
而方孝孺做官施政都不咋地,却是享誉天下的大儒,这个教书匠不知道有多少门人弟子,要是把他宰了,跟捅马蜂窝没什么两样。
有道衍这位军师的警告,朱棣自然是不敢怠慢的,这几天事情太多,完全没想到这方面的影响,但他之前打仗口号喊得那般响,要是放过方孝孺,岂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?
他满心的烦躁,看向顾怀:“你怎么想?”
顾怀揉了揉眉心:“既然没有以身殉国,证明方孝孺还是怕死的,只是身为帝师,不好投降罢了,道衍大师说得有道理,王爷...不如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诏书如何?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,等诏书传遍天下,自然比一般文官写的能更起到安抚天下文人人心的作用,而到时候方孝孺就算没有说出投降两个字,也和投降没区别了,王爷也可以不用杀他。”
朱棣皱了皱眉,自己被方孝孺恶心这么几年,还要让他来给自己写登基诏书?但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,为了讨好文人...
他咬了咬牙:“来人,带方孝孺来见俺!”
……
被关押在大牢的方孝孺再一次重见天日,却并不是被提出来明正典刑,而是要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。
龙江驿大营,听说了朱棣的这个要求,饶是方孝孺这两天在牢里做了无数思想准备,也不由有些愣神,但片刻之后,他就冷笑起来,笑完了之后就是哭,哭得撕心裂肺喘不上气,而大营里的朱棣和一众将领就看着他哭,场面十分尴尬。
因为方孝孺嘴里一直念叨着建文帝,而罪魁祸首朱棣就坐在对面,大概是嫌缅怀太过于没气势,方孝孺就边哭边骂,直把朱棣听得脸色铁青。
但看见顾怀投过来的眼神,朱棣还是忍下了这口恶气,尽量和颜悦色地开口:“先生何必如此?俺不过是效仿周公辅政罢了,怎料...”
方孝孺哭声顿止,这句话激起了他的愤怒,他尖声道:“如今成王何在?”
朱棣吐了口气:“已 殡天。”
“成王的儿子呢?”
“同样 了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