啃文书库 > 军史小说 > 李逵的逆袭之路 > 第641章 皇帝飘了(2/4)

第641章 皇帝飘了(2/4)

上一页李逵的逆袭之路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啃文书库在线收听!


李逵没想到,仅仅是青塘土司的一次进献,就让他和周围偏殿里官员们的对立场面消失的无影无踪。尤其是周围都是巴结的眼神,像极了他在青塘城内的样子。

至于不满的人,也不是没有。比如说孙进贤,这老头一张老树根似的脸,乌漆麻黑的阴沉。可他有什么办法,他如今最怕的就是李逵将他秋后算账,断了他的仕途。

虽说他芝麻大的前程,没了也就没了。

可衣锦还乡和罢官丢职能一样吗?

大宋解决了青塘的问题,解决了西夏的问题。至少可以省出两成以上的赋税,按照大宋一年赋税一万万贯来算,至少会多出两千万的盈余。有了这么多钱,皇帝还会想着变法吗?

吃喝玩乐不香吗?

躺在钱堆上不舒服吗?

为何一定要用可能毁掉大宋根基的变法去冒险?

从仁宗开始,到神宗皇帝,然后到今上,他们变法的目的不外乎是大宋的赋税已经不足以支出。要知道以前大宋的财政每年都有五百万贯以上的盈余。虽说国库的钱还堆积如山,可真要是等到国库里跑耗子,大宋差不多也该完蛋了。有意变法的皇帝,也担心变法会动摇大宋的根基,但没办法,他们就算明知道如此,也要硬着头皮去做。
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这才是智者的谋划。

其实,青塘的土司进献,李逵是知道的,不仅知道,还给青塘的土司们提了个醒。李逵虽然推动了青塘的土司政策,主张番人治番邦的策略。但他不过是作战的统帅,最多也只能给皇帝上奏折。东西两院,也就是枢密院和都事堂是否会听他的,他都不知道。土司们要表态,向皇帝表忠心。最好的办法就是,给出一份足够让大宋皇帝雀跃的礼物。

要不然,朝堂还是可能对土司,番人治番的政策发生动摇。

李清臣和安焘的组合,即便李清臣善于谋划,安焘善于冲锋陷阵。可是对比章惇和蔡卞的组合,还是差了很多。尤其是杨畏也投靠了章惇,加上翰林院承旨拟订政令和圣旨,可以说枢密院在话语权上完全处于劣势。

这种情况下,安焘想要彻底推行土司政策,难之又难。

至少章惇是绝对不会让安焘如愿。

毕竟,枢密院的功劳越大,对于章惇来说,他的威胁就越大。尤其是李清臣并非不是没有想做很宰相的念头,而是这个念头被章惇熄灭了而已。

出于自己利益,章惇也不能让安焘如愿。

可青塘的土司们集体赶到了京城,虽说有些年老的土司没来,但是也派遣了继承人赶来,这等于是给安焘站场子。

身为帝国宰相,章惇即便是再小肚鸡肠,也能看出来安焘的谋划。

同时,他也开始忌惮起来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李逵。

安焘说白了,就是个从御史台一路走上来的大臣。虽然资历很老,但问题是他没有施政才能,更不要说军事才能。如今朝堂上的几个大佬,除了李清臣、蔡卞、曾布之外,都有军功。虽说苏辙的军功说出来让人难以启齿,他老人家是因为神宗皇帝驾崩之后,指挥大军护陵才获得的军功。说白了,就是当时的宣仁太后要给苏辙一个军功进爵的由头而已。

可安焘的军功是实打实的军功。

他还有去西夏谈判,重新划定边界的功劳。

要是让安焘继续成长起来,那么势必会威胁到他的相位。

而安焘之所以获得这些功劳,都离不开一个人,李逵。

西夏的事,李逵上窜下跳,先是鼓动西夏皇族李承乾叛乱,然后弄死了西夏的皇帝和太后,政变成功。内乱之下的西夏实力大损,让大宋白捡了四个州的地盘。可最后功劳没有计算在章惇的头上,而是落在了皇帝的英明选才上,让章惇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李逵的逆袭之路章节列表下一页